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让体育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活力引擎”?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都会小学用实践给出了答案。这所开办仅半年的新校,虽无专业场馆、仅有1名专职体育教师,却通过“分层课程设计+家校社深度联动”的创新模式,实现课后体育参与率98.74%、家长满意度近100%,为资源有限的新建校破解体育育人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校构建“三级进阶”课程体系:低年级以“动物模仿赛”“乒乓九宫格”等游戏化活动激发兴趣;中年级通过跆拳道、花样跳绳等模块化专项课夯实技能;高年级则鼓励学生自主策划班级联赛,从运动员转型为“赛事组织者”。一名五年级学生在篮球联赛后感慨:“以前觉得体育课就是跑步,现在才知道运动还能培养领导力!”
面对师资短板,学校创新采用“学科教师+专业教练”协作模式。外聘区体校专职教练负责技能教学,校内数学、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则发挥特长:数学老师设计“跳绳计数赛”,将运动数据转化为统计实践;美术老师绘制“运动技能图解”,让抽象动作可视化;语文老师组织“运动口号创作赛”,用文字传递体育精神。每周的“运动课程复盘会”上,教师们根据学生反馈动态优化课程设计,确保“有趣、有料、有效”。
学校打破传统边界,构建“家校社共育”生态链。10名家长志愿者设计的“家庭运动菜单”,将“客厅障碍赛”“亲子跳绳打卡”融入日常生活;周末的社区广场变身“运动嘉年华”,50组家庭在“趣味接力赛”中挥洒汗水;公众号“运动星故事”专栏记录学生从“害羞退缩”到“自信登场”的蜕变,让成长看得见。一位家长感慨:“以前孩子回家就玩手机,现在全家一起运动,亲子关系更融洽了!”
数据显示,实施“轻量化”体育育人模式半年来,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大幅提升,课堂专注度显著增强;家长对体育课程的满意度达99.6%。校长表示:“我们坚持‘小而精’理念,不盲目追求硬件‘高大上’,而是让运动成为孩子自信、快乐的起点。”
砂子塘都会小学在“轻量化”体育育人新模式的探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课程分层、资源整合和家校协同,将体育育人融入日常,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生动样本。正如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所强调,必威betway 必威官方首页官网“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体育育人目标,正在这里落地生根。(何英)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